学院首页

THIS NAME

学院新闻

学院首页 >> 学院新闻 >> 正文

勿忘九一八:以青春之名承先烈之志

发布日期:2025-09-18    作者:     来源:     点击:

当防空警报在校园上空响起,当《松花江上》的旋律在耳畔回荡,我们迎来了“九一八”事变94周年纪念日。94年前的那个夜晚,沈阳柳条湖一声巨响划破长空,日本关东军悍然炮轰北大营,拉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。由于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,8000名东北军在300多名日军面前被迫撤离,短短半年间,东北三省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尽数沦陷。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,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,也铸就了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。

历史镜鉴:山河破碎中的民族觉醒

在日军铁蹄蹂躏东北的14年间,无数先烈用热血铸就了不屈的民族脊梁。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中孤身奋战,腹中仅存草根树皮却坚持到最后一刻;赵尚志率领抗联部队四度远征,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创造了“冰趟子战斗”的辉煌战绩——以牺牲7人的代价毙伤日伪军300余人,缴获大批武器弹药。而在沈阳“九・一八”历史博物馆2025年新获赠的文物中,一顶直径仅15厘米的厦门童子军军帽格外震撼,帽檐铜扣上清晰的“九一八”字样,诉说着连少年儿童都投身救亡图存的全民抗争历史。馆内那座永远停在10点20分的时钟,与1931年《东京朝日新闻》战地报道等68件新入藏文物,共同构成了不容篡改的历史铁证。

精神传承:从历史记忆到现实担当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,也是最好的清醒剂”。作为新时代青年,我们更应知晓:“九一八”事变不仅是中国14年抗战的起点,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。天津理工大学研支团在新疆于田县中学开展的“红石榴成长营”活动中,志愿者带领学生给杨靖宇将军写“跨时空信件”;南开大学的青年学子推动钟槌撞响14下校钟,呼应着张伯苓校长的“爱国三问”。这些行动与东北军民开辟抗日根据地的壮举一脉相承,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不屈风骨。

94载岁月流转,山河已无恙,但那段历史永远不能遗忘。当“90后”年画传承人郗旺用刻刀复刻民族记忆,当“00后”社区工作者纪雨在基层岗位践行初心,当科研青年李晗郁将中医药创新成果推向市场,他们都在以专业所长诠释“强国有我”的誓言。今日之青年,当以史为鉴,以志为帆,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,让青春在强国建设中绽放绚丽之花。正如《松花江上》的悲怆已化为奋进的号角,我们必将以青春之力,护佑这片曾经饱受创伤却永远坚韧的土地!